DolphinDB API性能基准测试报告

1. 概述 DolphinDB是一款高性能分布式时序数据库(time-series database),属于列式关系型数据库,由C++编写,具有内置的并行和分布式计算框架,可用于处理实时数据和海量历史数据。 DolphinD...

1. 概述

DolphinDB是一款高性能分布式时序数据库(time-series database),属于列式关系型数据库,由C++编写,具有内置的并行和分布式计算框架,可用于处理实时数据和海量历史数据。

DolphinDB除了提供自己的脚本语言外,还提供了C++、Java、C#、Python、R等编程语言API,便于开发者在各种不同的开发环境中使用DolphinDB。

本文将测试API接口(C++、Java、C#、Python、R)与DolphinDB交互的性能,具体包括以下场景:

  • 单用户上传数据到内存表
  • 多用户并发上传数据到分布式(DFS)数据库
  • 多用户并发从DolphinDB下载数据到客户端
  • 多用户并发发送计算任务(计算某天某个股票的分钟级k线)到DolphinDB,并返回结果

2. 测试环境

2.1 硬件配置

本次测试使用了三台配置相同的服务器(SERVER1,SERVER2,SERVER3),每台服务器的配置如下:

主机:PowerEdge R730xd

CPU:E5-2650 24cores 48线程

内存:512G

硬盘:HDD 1.8T * 12

网络:万兆以太网

OS:CentOS Linux release 7.6.1810

2.2 软件配置

C++ : GCC 4.8.5

JRE : 1.8.0

C# :.net 2.2.105

Python : 3.7.0

R:3.5.2

DolphinDB : 0.94.2

2.3 测试框架

DolphinDB集群部署在SERVER1上,API程序运行在SERVER2和SERVER3上,通过网络连接到SERVER1上的DolphinDB数据节点进行测试。

DolphinDB集群配置如下:

集群包含1个控制节点和6个数据节点;

内存:32G/节点 * 6节点 = 192G

线程:8线程/节点 * 6节点 = 48 线程

硬盘:每个节点配置一个独立的HDD硬盘,1.8T/节点 * 6 = 9.6T

3. 单用户上传数据性能测试

本节测试单用户通过API上传数据到DolphinDB服务器。在SERVER1的DolphinDB集群上创建一张内存表,SERVER2上运行API程序,将数据写入到SERVER1内存表中。

写入的数据表字段包括STRING、INT、LONG、SYMBOL、DOUBLE、DATE、TIME等不同类型的字段,共45列,每行336字节 ,共上传100万行,大小约336Mb。测试每次上传10~100000 行的情况下的吞吐量和时延。

该场景由于是单用户,并且不会涉及到磁盘操作,因此主要测试API程序数据格式到DolphinDB数据格式的转换性能,CPU性能和网络对测试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。各个API的测试结果如下:

表1. C++ API单用户上传数据到内存表测试结果

v2-8226d92848451089b97107012bbd586a_720w.jpg

表2. Java API单用户上传数据到内存表测试结果

v2-1fd640edfdc49c3236b3583ab4266c26_720w.jpg

表3. C# API单用户上传数据到内存表测试结果

v2-3c592c734eb59b2d5bc97cb05833e415_720w.jpg

表4. Python API单用户上传数据到内存表测试结果

v2-e99d7ab3610ca13e61206bcab6273487_720w.jpg

表5. R API单用户上传数据到内存表测试结果

v2-c95549c65bbb8427a90af5b1ced9168b_720w.jpg

表6. 各API单用户上传数据到内存表的写入速度对比(单位:兆/秒)

v2-9a229f62ce4b5056d8d49542a86f0e9b_720w.jpg

图1. API上传数据到内存表性能比较

v2-0c30baab32e306a8f3eaf7cf3690eb6f_720w.jpg

从单用户写入内存表的测试结果看,随着批次大小的增加,性能提升明显,这是因为在总的数据量相同的情况下,一次上传的数据行数越多,上传次数越少,网络通信次数越少。

C++性能最优,C# 性能较差。Python和R底层实现都是用C++重写,性能趋势相同,当批次大小较小时,由于调用C++模块的次数较多,带来更多的性能损失,性能也会更差。当批次大小达到1000行以上,性能提升明显。我们建议在使用Python和R上传数据时,尽量增大上传的批次大小。

4. 多用户并发上传数据性能测试

本节测试通过API多用户并发上传数据到SERVER1的DFS数据表,在SERVER2 和 SERVER3上多个用户同时通过网络发起写入操作。

每个用户共写入500万行,每次写入25000行,每行336个字节,因此每个用户共写入的数据量为840Mb。测试在并发用户为1~128的情况下,并发写入的时延和吞吐量。

我们把用户数平均分配在SERVER2和SERVER3上运行,比如在测16个用户时,两个SERVER各运行8个客户端程序。测试涉及到并发写入,写入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SERVER1上,并且存储到磁盘上,因此可以测试DolphinDB系统能否充分利用服务器CPU、硬盘、网络等资源。各个API的测试结果如下:

表7. C++ API 多用户并发上传数据到DFS表测试结果

v2-efa9092921c7fa601182808653fed19e_720w.jpg

表8. Java API 多用户并发上传数据到DFS表测试结果

v2-cdc9f1467a9e787af42255839b5a742e_720w.jpg

表9. C# API 多用户并发上传数据到DFS表测试结果

v2-87741ff3efdddbf1787db48f6c4ee6a3_720w.jpg

表10.Python API 多用户并发上传数据到DFS表测试结果

v2-293a0c315081a6a6e22bf07e7a25a02a_720w.jpg

表11. R API 多用户并发上传数据到DFS表测试结果

v2-29007a3bf29b371df03cba2b30fa6e95_720w.jpg

表12. 各种API 数据上传到DFS表测试结果比较(单位:兆/秒)

v2-f13d8f63894cb0685e085c57bab55428_720w.jpg

图2. API上传数据到DFS表性能比较

v2-428ada8356ec5a3a85aca44cca0cfa0b_720w.jpg

测试结果显示,在用户数小于16的情况下,C++、Java性能优势明显,Python 和C#性能稍差,吞吐量都基本上呈线性增长。当用户数超过16时,网络传输达到极限,成为性能瓶颈,吞吐量基本维持在网络的极限。网络为万兆以太网,极限为1G,但是由于传输的数据有压缩,所以系统吞吐量最大可达1.8G/秒。

5. 多用户并发下载数据性能测试

本节测试通过API多用户并发从DolphinDB下载数据的速度。数据库部署在SERVER1上,多个用户在SERVER2和SERVER3上同时下载数据,每个用户随机选择一个数据节点连接。每个用户下载的数据总量为500万行,每行45字节,共计225Mb ,每次下载数据为25000行,分别测试并发用户数为1~128场景下的并发性能。

我们测试了以下两种场景下客户端并发下载数据的性能:

  • 5年数据量:从5年的数据中随机选择date和symbol进行下载,涉及的数据量约12T。由于数据量大大超过系统内存,所以每次下载都需要从磁盘加载数据;
  • 1周数据量:从最近一周的数据中随机选择symbol进行下载,涉及的数据量约60G。给DolphinDB分配的内存足以容纳60G数据,所有的数据在缓存中,所以每次下载不需要从磁盘加载数据。

各API性能测试结果如下:

表13. C++ API 数据下载数据测试结果

v2-4415d28022cebc3463dd8b264f24751f_720w.jpg

表14. Java API 数据下载数据测试结果

v2-358f1ffcf4e97277ef40d2293b6cefea_720w.jpg

表15. C# API 数据下载数据测试结果

v2-ef87e712efa206d855e625c8a7633941_720w.jpg

表16. Python API 数据下载数据测试结果

v2-623e50b61e7ff52ebb54ad9d85becaf4_720w.jpg

表17. R API 数据下载数据测试结果

v2-9266221c022225629e874d99106943b0_720w.jpg

表18. 各API 5年数据下载吞吐量对比(单位:兆/秒)

v2-adda7251225639788f86412ee29bd20f_720w.jpg

图3. API 5年数据下载吞吐量比较

v2-aa356d10040d942a850d43e949382485_720w.jpg

从测试结果上看,在用户数小于64的情况下,吞吐量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基本上呈线性增长,各个API性能差异不是很大,最大吞吐量在350M左右,由于数据集为12T,DolphinDB 缓存不了所有的数据,必须每次从磁盘加载,磁盘成为系统瓶颈。

在用户数为128的时候性能反而降低,原因是DolphinDB是按照分区加载数据的,如果用户要下载某天某个股票的数据,则会把整个分区加载到内存中,再把用户需要的数据返回给用户。当并发用户数太多,同时发起数据下载请求,又由于数据量太大,数据基本都需要从磁盘中加载,128个用户并发读取磁盘,造成IO竞争加剧,反而造成了整体吞吐量的降低。

因此,建议用户在高并发读取数据的场景下,各个节点尽量配置独立的多个数据卷,来提高IO的并发能力。

表19. 各种API 1周数据下载吞吐量比较(单位:兆/秒)

v2-8c691af8e59d54c2c5e47b77d09e93f8_720w.jpg

图4. 各种API 1周数据并发下载吞吐量比较

v2-83d85a5f7ab22f6151952b7afbf9decd_720w.jpg

从测试结果上看,各API的吞吐量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基本成线性增加,给DolphinDB分配的内存能够全部容纳一周的数据量,不需要每次从磁盘加载,因此吞吐量最大达到1.4G左右,达到了网络的极限(网络极限1G,由于数据有压缩,实际业务数据量为1.4G)。

6. 计算并发性能测试

本节测试通过API向DolphinDB提交并发计算任务,计算某只股票某天的分钟级K线,计算总量约为1亿条。

我们测试在5年数据量和1周数据量两种场景下,不同并发用户数(1~128)的计算性能。

  • 5年数据量共12T,内存不能全部缓存,所以几乎每次计算都需要从磁盘加载数据,属于IO密集型应用场景,预期磁盘会成为性能瓶颈。
  • 1周数据量约60G,DolphinDB数据节点能全部缓存,因此是计算密集型应用场景,多用户并发时,预期CPU会成为性能瓶颈。

各API的测试结果如下:

表20. C++ API计算分钟k线性能结果

v2-80205b93d5daa4084b772776fc20ba2f_720w.jpg

表21. Java API 计算分钟k线性能结果

v2-4caaa647249a812944bc20c498b39c24_720w.jpg

表22. C# API 计算分钟k线性能结果

v2-abe0c36546510339e832b6e3ad9770f3_720w.jpg

表23. Python API计算分钟k线性能结果

v2-e0da32beeb76e17cb3b4defea0de0951_720w.jpg

表24. R API计算分钟k线性能结果

v2-b3c328f2eac701c91ae911c57fa3e9e6_720w.jpg

表25. 各种API 5年数据计算吞吐量比较(单位:兆/秒)

v2-c8850bf748242f45d11c2ba9b8568032_720w.jpg

图5. 各种API 5年数据并发计算吞吐量比较

v2-18b7a5694b2a63ef99a4d67480340ff6_720w.jpg

从上图中看出,当用户数小于16的时候,各个API吞吐量基本呈线性增长,当用户数到64时吞吐量达到最大;当用户增加到128个的时候,吞吐量反而下降,原因有两方面,一方面,5年共12T数据,每次随机选择date和symbol,在并发用户数增多到一定数量后,DolphinDB 内存不能全部容纳,造成内存和磁盘之间有大量的数据交换,导致性能下降;另一方面,并发用户数太多,导致系统计算任务过多,任务的调度分发耗时增加,造成吞吐量反而降低。

表22. 各种API 1周数据计算吞吐量比较(单位:兆/秒)

v2-4d85ee6508e43ae1d24454783aed14b2_720w.jpg

图5. 各种API 1周数据并发计算吞吐量比较

v2-f648d88f25dc5f61f3b13b963972144b_720w.jpg

从测试结果中看出,在用户数小于64时,吞吐量稳定增长,各个API性能相差不大,在64个并发用户的时候,性能达到最大,计算数据的吞吐量接近7G/秒;当用户达到128G,由于系统任务太多,大大超过物理机器线程数(集群所在物理机器共48线程),导致线程切换频繁,集群内部大量的任务调度分发时间增加,吞吐量反而降低。

7. 总结

本次详细测试了DolphinDB C++、Java、C#、Python、R API在不同并发用户数下数据上传、数据下载、计算的性能,结论如下:

单用户数据上传到内存表,C++性能最优,吞吐量最大能到265兆/秒,Java、Python、R 也能达到160-200兆/秒,C# 性能稍差,吞吐量最大在60兆左右。而且随着批次大小的增加,吞吐量增加明显,Python和R 更为显著。因此在写入时,在时延和内存允许的情况下,尽量增加批次大小。

多用户并发写入分布式DFS表,随着用户数的增加,在达到网络极限之前,吞吐量稳定增加,总体性能C++、Java性能优势明显,当在32个并发用户数左右的情况下,网络成为瓶颈,各个API性能基本一致,由于数据压缩的原因,系统最大吞吐量达到1.8G/秒。

多用户并发下载数据,在数据集为5年12T的场景下,用户数为64时达到最大吞吐量,为380兆/秒左右。这个场景下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从磁盘加载,读磁盘成为性能瓶颈,用户数为128的时候,由于每个节点要接受大量的用户下载,磁盘IO竞争激烈,导致整体吞吐量下降。在数据集为1周约60G的场景下,6个数据节点可以缓存所有数据,因此所有的数据都在内存中,不需要从磁盘中加载,吞吐量能达到网络极限,由于数据压缩原因,集群吞吐量为1.8G/秒,而且随着并发用户的增加,吞吐量稳定增加。

多用户并发计算,各个API发送计算某天某个股票的分钟K线任务到DolphinDB,并返回计算结果,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很小,大部分时间都是在server端做计算,因此,各个API性能基本相当。 5年和1周数据量两种场景下,吞吐量走势基本一致,都是在用户数为64时达到最大吞吐量,5年数据量时,吞吐量最大为1.3G,而1周数据量由于全部数据都在内存,最大吞吐量达到7GB。而到128个用户时,吞吐量下降,主要是由于系统任务太多,大大超过物理机器线程数(集群所在物理机器共48线程),导致线程切换频繁,集群内部大量的任务调度分发时间增加。

总体来看,DolphinDB通过API来进行数据检索、数据上传、数据计算等任务,随着并发度的提高,性能稳定提升,基本上满足大部分业务的性能要求。

0 条评论

请先 登录 后评论
Junxi
Junxi

73 篇文章

作家榜 »

  1. Junxi 73 文章
  2. wfHuang 6 文章
  3. liang.lin 5 文章
  4. mhxiang 4 文章
  5. admin 3 文章
  6. alex 2 文章
  7. 柏木 1 文章
  8. 丘坤威 1 文章